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維持第三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全球119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在亞太區繼續居首。
關註
2025-03-20
​「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世界級講者塑造全球家族辦公室未來格局

政府今日(2025年3月20日)宣布「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將於三月二十六日第三度舉行,並公布講者陣容。香港一直穩佔全球頂尖財富管理中心的領先地位,也是全球家族辦公室的重要樞紐。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將充分展現香港於推進全球財富增長、促進跨文化交流及締造合作夥伴關係這數方面,助力家族辦公室創新發展,以及成就世代傳承所擔當的關鍵角色。

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投資推廣署主辦,將再次匯聚世界各地具影響力的家族辦公室決策人於香港。論壇以「香港—為全球,向世界」為主題,致力建立新聯繫,並善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推動創新、投資及可持續增長。

來自亞洲、歐洲、美洲、中東及非洲的參與者,將與內地及香港的出席者共聚一堂,交流真知灼見。「裕澤香江」高峰論壇會聚焦藝術文化、慈善傳承、科技與人工智能投資三大議題,策動深具意義的對話,探討如何動用財富推動社會進步、啓發創意並創造深遠影響。本次高峰論壇是「香港盛匯超級三月」期間「財富與投資盛薈周」的重點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將可親身體驗香港充滿活力、熱情及創業精神的寶貴機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延續前兩屆峰會的成功,今年的『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更多地區與不同背景的家族辦公室參與。國際重量級講者及家族辦公室決策人會親臨香港,聚首探討如何善用香港的獨特優勢塑造更亮麗前景和建立可傳承的財富。他們還將親身體驗到香港這個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如何憑藉本地穩健的金融及法律基建、全球聯通的優勢,以及蓬勃發展的專業及慈善生態圈,為家族辦公室在財富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方面提供無可比擬的機遇,從而造福全球。」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不僅是連結全球金融的重要平台,更是充滿活力的商業及創新中心,以及藝術文化匯聚地。充分把握這些優勢,加上本港頂尖的專業人才、慈善配對服務,以及我們香港家族辦公室專責團隊所提供的支援,家族辦公室生態圈早在本港蓬勃發展。全球超過2 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已落戶香港,借助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日益互聯的世界新格局中持續壯大發展。」

「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將迎來一眾國際重量級講者:

- 世界經濟論壇「善資助力地球行動」(GAEA)倡議總負責人Luis Alvarado;

- ADLEGACY創辦人Horst Bente;

- 施華洛世奇副主席Robert Buchbauer;

-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董事會主席鄭志剛博士;

- 蓋茲基金會高級顧問及主任Steve Davis;

- Clinique La Prairie行政總裁Simone Gibertoni;

- BDT & MSD Partners聯合行政總裁Gregg Lemkau;

-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彭軍;

- Danantara Indonesia首席投資總裁Pandu Patria Sjahrir;

- 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蔡崇信;

- 牛津大學校長Irene Tracey教授;

- 商城集團主席素帕拉‧安普;以及

- MiniMax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貟燁禕

「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作為「財富與投資盛薈周」旗艦盛事,將結合盛薈周內其他高規格盛會,共同彰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的實力。盛薈周內的活動還包括由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於三月二十四日舉辦的全球投資峰會(Global Investors' Symposium)、滙豐於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舉辦的全球投資峰會(HSBC Global Investment Summit)、彭博於三月二十七日舉辦的首屆家族辦公室峰會(Bloomberg Family Office Summit);以及世界經濟論壇於三月二十七日主辦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主題活動。「財富與投資盛薈周」將為雲集香江的全球家族辦公室、投資者及企業家帶來嶄新機遇,並為財富管理及全球投資的未來發展注入活力。

關註
2025-03-20
2024年第四季本地居民總收入 按年升7.1%

2024年第四季以當時市價計算的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按年上升7.1% 至8,986億元,較同季本地生產總值多出621億元,主要是由於投資收益淨流入。同季以當時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估計為8,365億元,按年升幅為5.3%。看圖了解更多。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影響後,2024年第四季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按年實質上升5.2%,而本地生產總值在同季實質上升2.4%。

在2024年第四季,中國內地繼續是香港初次收入總流入的最主要來源地,佔當季總流入42.0%。其次是英屬維爾京群島,佔17.6%。在初次收入總流出方面,中國內地及英屬維爾京群島繼續是最主要目的地,分別佔當季總流出27.5%及21.9%。

就2024全年而言,以當時市價計算的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按年上升7.5%至34,778億元,較同年本地生產總值31,770億元多出3,008億元,顯示有相等數額的初次收入淨流入。同時,初次收入總流入為22,040億元,初次收入總流出為19,032億元。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後,2024年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較2023年實質上升5.0%。

香港本地居民總收入指香港居民透過從事各項經濟活動而賺取的總收入。

了解更多:https://bit.ly/41X6On0

1920x1080 (10)
關註
2025-03-17
香港義工聯盟、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合辦“學習兩會精神分享會” 千社團首長及義工出席 共商深化“內聯外通”角色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於3月4日至11日在北京勝利召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具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為傳達及學習兩會精神,香港義工聯盟及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學習兩會精神分享會”。

圖片1 - 主會場全場 大合照
圖片2 - 主會場大合照

除了主會場外,各地區及同鄉社團義工團亦設有22個分會場,逾千名社團首長、義工和青年會員參與。參加分享會的代表包括: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主席陳鴻道、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王惠貞、鄧清河、香港義工聯盟社會事務基金主席黃少康、香港義工聯盟執委會副主席陳勇、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王明凡、林龍安、蘇長荣、蔡榮星、鄺美雲、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文頴怡、何超蕸、連浩民、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莊紫祥、范榮彰、秘書長陳仲尼、副主席李承哲、香港義工基金常務副主席劉娟、副主席英煒、張芯瑜、香港義工聯盟執委會副主席林詩文、香港義工聯盟副秘書長吳建芳、辛彭芷君及各義工團團長等。各代表在會上踴躍發表意見和分享感悟,透過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和方針,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次兩會精神分享會設分會場的地區及同鄉社團義工團包括:港島義工團、九龍義工團、新界義工團、香港廣西義工團、香港江蘇義工團、香港北京海外聯誼會義工團、香港湖北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四川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天津聯誼會義工團、香港貴州商務促進會義工隊、香港客屬總會義工團、香港深圳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義工團等。

圖片3 -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於會上發言,表示今年參加兩會有兩個強烈感受,一是國家高度重視創新科技發展,二是國家對香港的關心支持。他表示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香港要把握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主線,貢獻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與國家的融合發展。

他提到今年提交的提案有關於金融經濟、駐港窗口公司轉型、加強國際敘事權等,都是探討如何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內聯外通”的核心優勢,助力國家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和國際影響力。他更鼓勵當代的青年人加入到中華文化傳承的新力軍,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傳揚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圖片4 - 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

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分享了她對兩會的四點體會。一是大國外交開創新局面,彰顯了大國的承擔和風範。面對百年變局和挑戰,我國對氣候和生態保護的承擔並沒有減少。二是不畏強權,儘管受到美西方國家打壓而不妥協,積極建設現代化強國。三是“兩個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增強民營企業信心。四是回應丁薛祥副總理對港澳委員的“三點希望”,香港要發揮好“內聯外通”優勢,助力國家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圖片5 -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鄧清河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鄧清河引述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與港澳全國政協委員交流,提出“四個堅持”,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也為港澳委員履職提供了方向指引。香港發展需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方向,堅持充份發揮港澳的獨特優勢,堅持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堅持堅守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要求。

圖片6 - 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主席陳鴻道

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主席陳鴻道表示要讓香港青少年成為國家發展的參與者,就必須先讓他們深刻了解國家,激發青少年對國家發展的熱情,讓他們看到自身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繫。基金會將以兩會精神為導向,深化闡釋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為香港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

圖片7 - 全國政協委員黃少康

全國政協委員黃少康分享參加兩會的深刻體會,特別是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社會民生,推出多項惠港政策,鼓勵內地旅客赴港,有效推動香港經濟發展。香港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重回世界第三,世界經濟自由度排名香港全球第一,香港人口也連續三年錄得增長,說明香港人財兩旺,由治及興的基礎十分扎實,經濟前景充滿活力和希望。

圖片8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陳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陳勇表示今年兩會期間一個重要亮點,就是習近平主席出席了三個代表團的審議,強調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推動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重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國家高新技術發展;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過去一年,在全球部分地區局勢不穩定、經濟受衝擊的情況下,中國依然保持回升向好的趨勢,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加快步伐,社會信心不斷回升。

圖片9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表示她一直關注教育、文化議題,今年提出《關於在香港通過文旅產業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建議》,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提到的加強憲法在特區的宣傳教育不謀而合。此外提出《關於加強網絡短視頻內容監管》和《關於加強中國演藝人員海外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做好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保障工作,切實做到以人為本,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圖片10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文頴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文頴怡表示今年初橫空出世的DEEPSEEK和MANUS,引發全球人工能智能和金融市場的關注,隨著國家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我們已經實現由“世界工廠”到“智造強國”的轉變。AI將會改變甚至替代部分行業,但同時也會衍生對熟悉AI的人才需求。我們應在自身行業推廣高新科技運用,並重點關注對青少年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奠定好基礎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圖片11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指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中央重點提出香港其中一項最能發揮的優勢。長期以來,香港都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現在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構建國際創科中心的動能、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條件和擴大中外文化藝術體育的交流規模。香港絕對有條件吸引國際的企業、人才、資金、科技、文體旅活動、教授和學生來香港進行各式各樣的交流合作。

圖片12 - 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

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表示應主動參與青年科學隊伍的培養,激發科研資源高效流通,共同構建國際科研戰略高地,在人工智慧、合成生物、高端醫療、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向全球遴選頂尖人才,定向參與國家重大科研戰略。

圖片13 - 全國政協委員林龍安

全國政協委員林龍安建議香港應該抓住人工智能與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結合的新機遇,充分利用大灣區商協會,發揮香港雙向平台功能,強化大灣區經貿體系,深入探索跨境電商與易貨平台,促進對外貿易高品質發展。

圖片14 - 全國政協委員蘇長荣

全國政協委員蘇長荣就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國家過去一年,從經濟佈局、社會治理、民生建設,均呈現全面向好;雖然面對外圍環境困難,國家整體經濟運行仍展現強大韌力和發展潛力。由創新驅動所帶來的作用巨大,以高技術製造增長8.9%及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達11.2%的兩項重要指標為例,對前景充滿信心。

圖片15 -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星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星強調香港處於“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金融、航運等行業成熟發達,法律制度在對外經貿合作中亦具有獨特優勢。因此,香港要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不僅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承擔重要角色,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還要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化合作中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連接內外、促進全球合作,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圖片16 - 全國政協委員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莊紫祥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憑藉成熟的金融市場、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國際化的人才資源,通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吸引全球企業赴港上市等舉措,進一步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圖片17 - 分會場 1(港島義工團、九龍義工團、新界義工團)
圖片18 - 分會場 2(香港廣西義工團、香港江蘇義工團、香港北京海外聯誼會義工團)
圖片19 - 分會場 3(香港湖北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四川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天津聯誼會義工團)
圖片20 - 分會場 4(香港貴州商務促進會義工隊、香港客屬總會義工團、香港深圳社團總會義工團、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義工團)
關註
2025-03-17
吳珊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創香港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3月6日參加了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與港澳委員共商國是,丁薛祥副總理形容香港是「鑽石」,並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是帶頭將全國兩會精神宣傳好、落實好,第二是帶頭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第三是帶頭凝聚港澳發展強大合力。

丁薛祥副總理的講話,展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我深信,只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才能實現長遠發展、持續邁向新高度。

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社會對國家發展和「一國兩制」的信心,這令我深受鼓舞。香港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全力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堅定信心,抓住機遇,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同時,繼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人將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和資源優勢,積極促進安徽與香港兩地的合作交流,推動皖港兩地資源優勢互補,促進經貿、中醫藥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增強兩地企業的互信與合作意願,推動兩地共同發展,激發更多創新思維,推動兩地合作成果轉化,實現互利共贏,為皖港兩地長遠合作貢獻力量。

我相信,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香港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關註
2025-03-16
1 / 5
<
>
查看更多 >
政務 機構 個人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